“经典领航·哲思中南”第二期读书训练营,由校团委、学生会与湖北省新华书店主办,云顶集团3118官网团委、学生会联合倍阅·中南大店承办。第二期训练营于2023年10月开营,在前期报名的500余名学生中选拔了50位参加后续读书活动。训练营共开展了9讲读书活动,营员们在湖北省新华书店倍阅高校文化服务平台运营总监王颖超老师的领读下,对岳飞、陆游等南宋名仕的传世佳作进行了品读赏析,并撰写了35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本期要展示的是民商2105班易家茵带来的《直面人生遗憾,知苦难仍悦理想》。
历史的风飒飒地吹,北宋南宋三百年的动荡,三百年的风雨飘摇,如今这三百年的已经沉入历史的昏黄,而那些活过的人,那些悲欢离合与阴晴圆缺却在清风明月下、灯火阑珊处,于人们心灵广袤之处,愈发清晰,愈发生动起来。
宋,一个融合了动荡与繁华、刀剑与歌舞的朝代,人尽知其“唐诗宋诗”,知其商业繁荣,恍如古代的“赛博朋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片幻惑而闪烁的图景。而大多数人,对于在大宋光芒之后的南宋北宋真实的意义,对于“靖康之难”等历史事件与那一个又一个走马观花似的皇帝的暗示不甚明了——那意味着朦胧背后的真实,一个动荡不安、万马齐喑的年代。时势造英雄不是一句空话,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豪情万丈、那些纵情欢乐——北宋南宋,人物频出。他们真是表面上那般吗?果真不是。
这次读书会上,我最有兴趣也最有感触的,是词人、也是军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出生的年代,北宋与女真族合作灭辽,而此举虽消灭心头大患,却是与虎谋皮、与狼共舞。不出所料,公元1126年冬,金国出兵南下,直指中原,那一日,京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徽钦二帝被俘,这场灭亡北宋的惨剧史称“靖康之难”,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原人民的心里。而他们却不曾想到,这,只是开始。北宋灭亡,地主权贵纷纷南逃,他们在淮河以南建立起新的朝廷。但是这与那些被抛弃的百姓有何相干?最为残酷的是,权贵们这样认为,可是百姓们还在苦苦支撑。他们组成一支支民兵,没有武器,守着孤城,与金兵对抗——那是他们祖辈长眠的故土,是众生回眸的生灵归处。他们不能离,也不想离。只可惜,肉食者鄙,尸位素餐,那一座座烽烟还是熄灭了。
辛弃疾,这个名字是其祖父辛赞为他起的,这位心怀收复中原之志,却为了家人安康劳碌一生的人,将自己的梦想与嘱托寄托在这个与“霍去病”相对应的名字上,赠与自己的孙子。也是在辛弃疾出生的这一年,在鄂州休整三年的岳家军北伐——历史虽看起来交织着意外,却又总是有着奇异的节奏与韵律,似是两个同质的魂灵隔空遥相呼应。
只是,岳飞之后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公元1142年,39岁的岳飞被赐死,这位“踏破贺兰山缺”的英雄,与之前的无数英魂一般,被朝廷辜负了。得知这个消息时辛赞望着庭中一株枯树,沉默许久……
时光如白驹过隙,辛弃疾的少年是在祖父的熏陶下成长的。祖父带着他凭吊北宋皇宫,将山河装个满怀,养出浩然之气;带着他精练武艺,文可掌书为官,武可提槊斩首。告诉他前尘淹没的一切,告诉他——国不可灭,既然朝廷昏庸,那便起事、起事!
这听起来是这名爱国青年在危难之际奋起报国的故事,而有岳飞的前车之鉴,我们也能猜到事实并非如此。是的,实际上,辛弃疾的一生充满遗憾。与耿京等一同举兵起事,收复失地,却先经奸人背叛之苦,后受无力救将之痛。归顺南宋后,被打发去做那一官半职,只能在符离之败的噩耗传来之际凭栏垂首,那一腔热血,纵览才气,即使未凉,终究是沉淀下去。
然而沉淀才是一个人成长的道路。
公元前1172年春,辛弃疾被派往滁州作知州,虽是阴差阳错之举,却顺遂其心意——此地是他在自己的北伐计划中多次提及的重地。启程那天,适逢临安元宵,望着那一片富贵烟云,忽见一片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次读此词,我被前面的香车宝马迷花了眼,畅想当年南宋都城节日盛况,读到“灯火阑珊处”时,未多关注,只觉得有些意蕴,似又不知所云。
如今再读此词,结合着辛弃疾的生平,我似有所明悟了,人生不尽是如此?若是一生顺遂心愿,向着渴望的进发并一走到底,这样的人生也许幸福,却也过于单薄,过于可惜。正是遗憾,能够让人在自以为正确的道路上,也许是不情不愿的,停下来。停下,看看众生百态,最重要的是,回顾自己的成与败,看见自己站在哪里。
世界何其壮美,何其复杂,人一不小心便被外物迷花了眼,走偏了路。若是没有遗憾,只是自顾自地不停地走下去,谁知道最后会到达怎样的终点?世界是动荡的潮水,而身在其中的人要学会为自己找根。辛弃疾在那天望见的盛景,是世间百态,也是他自己的前半生。当一切褪去,他在灯火阑珊处看见的“那人”,仍是他自己,当年那个为了保家卫国理想征战四方不畏生死的辛幼安,似是两道同质的视线隔空遥相呼应——一个是我,一个还是我。
在那个动荡不安、万马齐喑的年代,怎样的艳绝人才都不能避免为人为事所绊,横生无数遗憾。在这样阴风晦雨的环境下,有人捶胸顿足,有人郁郁不得志,而有人,则像辛弃疾这般,将遗憾也化为前路的道标,前进的动力。那一天,临安城中,他看见了自己与自己的理想,便一生坚定。即使现实压着他,他的诗词仍带着万丈豪情——
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
一曲桃花水
而他为国为民的心也从未改变,为官之路上,他建立滁州、操练飞虎军、治理大旱、诛杀贪官,即便不投笔从戎,他果断的行事风格与过人的胆识也不曾改变。
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是南宋,这样一个善变的年代里,不变显得难能可贵。时代变迁浩浩汤汤,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变的遗憾与蹉跎,而每个人回应的,是不变的理想与不变的心。